|
|||
|
|||
今夏蔥蘢,我懷著驚喜踏入了水電一局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開啟了嶄新的職場旅程。回首這一個月的經歷,如同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細膩的描繪著我從初入職場的青澀到逐漸成熟的蛻變過程。 剛來到濟寧項目部時,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和陌生的同事,心里既緊張又興奮。幸運的是,項目氛圍溫暖而具親和力,讓我能夠卸下思想包袱迅速的融入團隊。雖身在濟寧但是聽著身邊的領導和同事都熱情的用著熟悉的東北話關心的問我們累不累時,讓我瞬間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歸屬感。 正式工作之后,我開始了質檢和經營的輪崗培訓。清晨,我跟隨質檢部穿梭在忙碌的現場,在王晰白主任的細致講解下,我第一次直觀地領略了道路工程的全貌。從地面開挖到墊層混凝土澆筑,從支模板到雨水管、污水管的鋪設,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工程的智慧與嚴謹。 當主任展開那張密密麻麻標注著井號、坡度、半徑高程、樁號的圖紙時,我仿佛觸摸到了工程的靈魂。那看似冰冷的線條與數字,實則是工程師們用智慧與心血編織的“空間詩篇”,是城市肌理與民生溫度的深度凝練。坡度、半徑、高程,這些枯燥的參數背后,是對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 午后,我回到項目部,跟隨經營部副主任寧小迪深入學習經營知識。她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合同是經營工作的基石,只有充分吃透合同,才能明確資金的流向與權責的邊界。”每一項條款都是工程權責的精準坐標,工期的精確約定、質量的細致界定,無一不彰顯著行業的誠信底色與責任擔當。從古代匠人的“立契為憑”,到如今的標準化合同文本,文字始終是連接需求與責任的橋梁。經營部里對合同的反復推敲,是對“契約精神”的共同守護,讓每一條道路的誕生都始于信任,成于堅守。 從入職培訓到奔赴現場,這些階段性經歷加速了我的角色轉變,從懵懂到理解,從日常的點滴里慢慢成長。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加油,向著自己的目標去付出,去沉淀,去成長,用青春的熱忱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一局人的奮斗篇章。 |
|||
【打印】
【關閉】
|
|||
|